2007年4月28日 星期六

澳門歷史城區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 澳門歷史城區
英文名稱 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
所屬區域 亞洲
所屬國 中國China
遺產類別 文化遺產
所在地 澳門特別行政區
方位 N22 11 52.0 E113 32 47.0
列入世界遺產時間 2005年入選


澳門歷史
1887年,簽訂「中葡通商和好條約」(俗稱「中葡北京條約」),清廷同意葡萄牙永遠居管澳門;葡人則允諾不將澳門讓予任何第三國。
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澳門歷史城區(舊稱澳門歷史建築群),是由22座位於澳門澳門半島的建築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所組成,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澳門歷史城區在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2005年7月15日會議上,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歷史和遺產價值
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東西方風格共存建築群。它見證了澳門四百多年來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歷史。亦正是因為中西文化共融的緣故,城區當中的大部分建築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城區內的建築大部分到現在依然保持著原有的功能。

世界遺產委員會對澳門歷史城區的評價是,見證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的發展,也見證了向西方傳播中國民間宗教的歷史淵源。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築遺產,是東西方建築藝術的綜合體現。同時,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接觸近代西方器物與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同時是近代西方建築傳入中國的第一站。



地理重要位置和名稱的由來
16世紀中葉,因應中外貿易的新形勢,明朝政府劃出澳門半島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人為主的外國商人居住及進行貿易,澳門由此發展成19世紀前中國主要的對外港口,也是亞洲地區重要的國際港口。貿易活動的興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來,一個融合歐、亞、非、美四洲人民的“華洋雜居”的國際城市由是誕生。葡萄牙人將這個用城墻圍起的城市命名為“天主聖名之城”,我們今天的澳門歷史城區就是它的核心。

澳門歷史城區
澳門歷史城區“澳門歷史城區”以澳門的舊城為中心,通過相鄰的廣場和街道,串連起逾20個歷史建築。包括: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道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汀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墻遺址、大炮臺、聖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臺(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等超過20處的歷史建築,以及同分散建築緊密相連的媽閣廟前地、阿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7個廣場空間。
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
耶穌會紀念廣場
仁慈堂大樓
澳門歷史城區
媽閣廟

2007年3月15日 星期四

Reflections 1

地理雖然不是第一次唸過的科目,但是總覺得只要了解自己的國家地理位置跟附近鄰國的一些地理資訊就行,上了課之後,發現其實還有許多有關地理的知識是我還不知道的,像GOOGLE EARTH這套軟體可得知更多其他國家的地理人文資訊,雖然這是我第2次修課(前1次太混),相信我會學得更多的知識。